釀酒
字、攝影/ Badagaw & Tipus Hafay
很久以前,聽過 ina Sumi (舒米・如妮 )說:「以前以前,釀酒要有特別的手」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釀出酒。因為釀酒要考量的因素很多,現在有許多製酒技術,釀酒的工作在部落已式微。
Ina Sumi 難得在部落開了一堂釀酒課,2021的9月初,Lekal Paenan 帶著我們到 Ina Sumi 在石梯坪復育的釀酒植物田採集。
大葉田香,需要乾淨的水源,這片田的水來自石梯坪海岸山脈上的小水庫,也是這附近重要的水脈,尤其是農耕用水都得靠這個水庫灌溉。
這片田之前是輪傘草,現在種大葉田香、艾草,這兩種植物採下之後捏一捏,聞起來都會有獨特味道。
每個部落或每個人都會自己的配方,我們這次的課程,有來自東海岸其他部落的青年,及四面八方對釀酒有興趣的人。這次所選用的都是在港口部落可以採集到的植物,也是最基礎的釀酒植物。
體驗課的講師之一 Lekal Penan 說,部落長輩的個人私藏配方,也不一定會傳授。那也就是為什麼 Palimo 的時候,會聽到有些 ina 的酒有特別的味道,也會讓人記憶深刻。
製作酒麴的植物包括:大葉田香草、艾草、油菊葉、薄荷、荖葉、毛柿葉。
製作釀酒的步驟、工具、工序,阿美族部落大同小異。最重要的還是自製的 tamod (酒麴),是文化傳承延續的重要元素。材料取之部落、釀酒時間跟步驟在多年的經驗中形成一套步驟,在現今當下是以口述、實作外,沒有其他的捷徑。
hakhak (糯米飯):將圓糯米洗淨之後,放進木製蒸籠裡以中火的方式蒸煮。現在做 hakhak 都是用瓦斯爐煮,這次體驗蒸煮 hakhak 是部落青年在旁以木柴生火,會聞到燒木煙味。在進行下一個步驟的同時,都也會聞到糯米飯的味道。這個嗅覺的順序從柴火到 hakhak 香,是小時候的深刻記憶,下午的時間,怎麼就餓了起來。大夥有默契悄悄地捏了一小球吃了起來回味。
將採集好的植物取下葉子再幫他們洗澡
一片一片摘下的葉子,洗淨到水中沒有雜質,才能進行下一個步驟,因為製作酒麴不能有其干擾物,這樣製作出來的 tamod 會不盡理想。
曬乾過後的在來米,放入 tifekan(木臼)中,用 ‘asolo (石杵)搗成粉狀。
這個木製的臼、石杵是 ina Sumi 家的工具。臼很大約 40cm;石杵也很長,約 70cm上面有籐皮作為止滑跟銜接石塊的接點。
搗米的時候需要技巧,不然會很費力。是把杵拿起來,靠石杵的重量往下打,所以是力量是要放在提起的杵的時候,可以訓練到腹部的核心肌群。
將洗淨後的葉子放入臼中,以杵用搗碎之方式,搗出植物裡的汁液。
將植物的汁液與先前已搗碎好的在來米混合,搓成圓狀後,再撒上之前完成的 tamod (熟成酒麴/酵母),放在 tapila 上靜置一週,不能曝曬,待上面會長出白色菌絲,即成了釀酒的靈魂角色 tamod 。
(小筆記:當天以在來米小白球加入植物汁液,是「新 tamod」, 「剛蒸好的糯米」要撒上「熟成 tamod 」才能發酵喔!「熟成 tamod 」也稱為「母麴」)
這是完成的酒釀。是將這次蒸熟的糯米飯灑上課程前 Lekal 完成的「熟成 tamod」,再裝入玻璃瓶中。
14天後就可以享用。待回家裡的酒釀放在陰涼處,每天都在看它變化,出汁之後 kani’ (酒糟/酒水)膨脹了,玻璃罐滿滿的。14天後準時開罐來吃,酸酸澀澀,配起雪花冰吃,真的是夏天最美味的享受。
而我們做的 tamod 呢?
Lekal 說有成功,真是太好了。
若要準備下一年的Palimo,那隔年5-6月就要開始做了。
註:
ina Sumi 人名,舒米・如妮
Lekal Paenan人名,港口部落青年,ina Sumi 的釀酒夥伴
ina 稱呼女性長輩為ina
kaway:籐編背籃
Palimo:祭典儀式,由女性將自釀的酒倒給男性長輩,有慰勞之意。
tamod:酒麴,或酵母
tifekan:木臼
‘asolo :石杵
特別感謝:Sumi Dongi、Lekal 風曦、Pinian 陀如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