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in 論工藝
4 - 工藝是一種做到最好的人文精神

簡單來說,每一個時代都有適合當代時空的主流製造技術,也許是手工時代丹麥哥本哈根的木工傳承;也許是工業化時代台灣彰化的鐵線工廠;也或許是未來美國每個人家中一台的自造3D列印機。但是這些技術彷彿只涵蓋到了工藝的「工」字,所以或許當我們能夠將這些製造的「工」視作一種「藝」時,代表的是他們也繼承了所謂過去的工藝所富含的人文精神。換言之,這些當代的工藝製造技術一方面為大眾服務,另一方面也用工藝蘊含的人性創造力與做到最好的精神,填補了大眾對科技反思所產生的空虛。

Read More
2 - 工藝與機械的協調美學

柳宗理在50年代推出的蝴蝶椅以樺木合版壓製成三次元、兩片合板僅在椅面下以三結合點支撐、有如蝴蝶飛舞般的輕巧曲線。產品從最初親手做出來的原型設計到真正商品化則花了三年多的時間,經過背後生產椅子的天童木工來回的實驗與砸重資買下成型蝴蝶椅所需要的機器後,才真正上市[3]。寫到這裡,我們可以回過頭重溫其父柳宗悅的民藝論點,思考我們是否會因為蝴蝶椅的製造是由機器所完成的,而看不見作品中的日本文化氣質呢?

Read More
1 - 工藝學的開始來自對工業時代的反思

在十九世紀的西方世界,工業革命讓機器快速的取代了手工製造業而成為大規模的機械化量產作業。人們變成窩在黑暗工廠裡的小螺絲釘,做著例如卓別林(Chaplin, 1889-1977)黑白默劇中輸送帶上的重複動作。英國,第一個邁入工業化的國家,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也在大量機器劣質品充斥於生活之時,成為第一個對工業化提出質疑的國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