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yce — 把payi的記號延續下去,不要斷掉

文 · 攝影 / Badagaw

走進Meyce老師的美織織品工坊,細看鋪在桌上的qabang(被毯),色系以及圖案樣式,就像穿在身上的法蘭絨襯衫。Meyce說這是在紅葉部落(老師的原鄉)最常看到的樣式,而我的眼睛也完全被被單上的顏色吸引,老師接著說「這些老人家是怎麼想到怎麼配的」她的驚嘆也是我心裡所想的。

Qabang的圖紋屬平紋織,平紋布料在泛泰雅系統是日常生活使用頻繁,也是生命過程中居會對應一塊不同的布料。在出生時使用的強褓布,在離世時包裹身體,簡易的色紗排列所形成的圖紋,會因不同區域,存在不同的配置。也許就是老師所說的,她在原鄉所看見的布料風格,就如同我在書上所看到的解釋吧。

在桌子與櫃子上的被單,跟舊ubung(太魯閣族語:織布的經卷箱)所放的被單,顏色截然不同,也顯示了兩個時期,一是傳統苧麻染色所織出來的,另外一時期是西方傳教士進入部落後,外來物資湧進,會把毛衣拆解城紗線,而形成不同區域且屬於自己部落的美感。

如同Meyce所說「每個家庭出來的圖紋不一樣,即使身處在不同的部落,圖紋卻不會跳到別的族群。平織的變樣性高,許多人說平織無趣,但是對我而言,平織才能看出花樣。」

老師的織布工作空間,桌子鋪的、櫃子掛的、舊的ubung上放的,都是上上一輩傳下來的織布,而這些織布其實是被單。

被單在太魯閣族傳統文化中是女性的嫁妝,當初Meyce嫁到水源部落時,便是帶了奶奶贈予的被單,另外還有一個ubung,奶奶跟她說「妳到了那邊,會有人教妳的。」

truku-weaving-meyce

嫁至水源部落,深入探訪織布技藝,也跟丈夫的伯母拜師學藝,她才體認到織布所代表的是一份單純的心意,所創立的Mwaray da是想喚起周遭的人對織布技藝的記憶還有那份美好。

記得第一次拜訪Meyce時,老師拿了一匹布白底黑線,上面佈滿了圖紋,我詢問能不能再看一次,Meyce二話不說「可以啊!」

Meyce邊解釋布上的每一個織紋,指著第一個說「這是水源最厲害的payi(payi:太魯閣族語,通稱女性長輩)的記號,但是因為她家裡沒有人會織布,所以我問他們家族的人說我能不能把payi的記號延續下去,不要斷掉。」

這塊布就像Meyce老師的每一則記錄。過去沒有文字的時代,也是這樣把故事傳下來的吧。

最特別的是,Meyce告訴我每個人都會在自己所織的布上做自己的記號,而老師的記號就像密碼一樣,她說「我都以7為基準,因為我很喜歡7這個數字。」一邊數著一邊手指順著紋路那樣說。

環顧四周的我,在這間可以容下四個織者的房間裡,眼睛就像探照燈,搜尋著。看到一個背簍,上面的織帶是用藤編的,詢問之下是Meyce老師當時腳受傷,因為不便使用地機,於是杵著拐杖去學藤編,當下覺得當一個部落文化工作者,身上都帶著學習自己族群文化的使命感。

註:
payi:太魯閣族語,通稱女性長輩
ubung:太魯閣族語,經卷箱
qabang:太魯閣族語,被毯


Ptasan 聞織紋字 – 太魯閣族的編織
2018/11/16(五) - 2019/01/14(一)
太平洋的風(華山文創園區 紅磚區西六棟)
平日 12:00 - 20:00 / 週末 11:00 - 21:00
活動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06549342974293/

「為什麼人們總是迷戀從前的手工時代,也許渴望的,就是每件作品背後製作的溫柔心意,以及心無旁騖的美好」。展覽集結了花蓮縣秀林鄉太魯閣族文化工作者 Hobi Maci(劉英妹)以及水源部落Mwaray da(美織織品工坊、Ali手作工作室、甦漾手作工坊)的作品。

在沒有文字的時代,用身體記憶工藝步驟,用織紋紀錄故事,都是祖先留下來要告訴我們的事情。

Interviewyunfann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