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片裙(八片裙、五片裙)

文・手繪圖 / Tipus Hafay

花蓮北區外片裙的樣式目前有5-20片不等,皆有綁帶環繞到整個腰部,長度到膝蓋。現今的有兩層,所以片數會比較多。


花蓮中區外片裙皆5片為主,Fata’an 馬太鞍部落到腳踝、Fakong 貓公部落則是ㄧ到小腿(7分),都是有各自特別的部落使用顏色,Fata’an 馬太鞍部落的5片裙就會是中間天空藍,依序是紅色,最外側的兩片是紅色。Fakong 貓公部落的5片裙(7分)就會是中間桃紅、依序銘黃、最外側是綠色。

一般南勢阿美男子的流蘇裙,是以條狀的布片連綴而成。早期通常以白色布料為底布,...大多都只有單層5-6片左右,向後圍在腰際。...從遮陰布近一步延伸,將一條條的布片以繩帶連綴形成流蘇裙,荷蘭時期盛行的紅色毛料進入後,阿美族人將紅色毛料拆成一塊一塊的綴縫在布條中間。...綴縫的紅色毛料層次越多代表越富有。...後來流蘇裙的條數增加到可以圍滿腰身,同時也為了更加安全的遮蔽性,從原來的一層改變為上下兩層。」(花蓮南勢阿美族服飾研究,1997,p.112-113)

《馬太安阿美族的物質文化》稱 Fata’an 馬太鞍部落外片裙為「流蘇前裙」:

豎長67cm,橫寬51cm的前裙,全部以紅、白、藍三種顏色的雙層布的狹長條共計五塊,每塊64cm,寬10cm,縱列拼縫而成,條色排列是中央藍、兩側白色,最外側係紅色對稱排列,在布條上部約10cm長處是互縫合起來,下部仍為散開成流蘇狀,布下端27cm長的一段釘有二道寬花邊,其間又夾雜縫釘狹條齒形紋及緞帶,布條下緣且綴飾有10cm 的紅、白、藍、綠、黃等五種一色絨線穗,腰為雙層白布條橫縫布條裙上緣,橫長47cm,寬10cm,兩端各有長10cm的紅絨線為飾。」(p.117)

片褲早期是苧麻布織布而成,共有五片,有種說法是祭儀中的歌謠裡的歌詞有北、中、南、東、中,五個方位有關。而現在的藍色、白色、紅色有人說是跟國旗顏色有關,也有說藍色在中間是『中央擋布(中央黨部)』的意思。這個國旗與中央黨部的說法就不是每個人都認同。」,Fata’an 馬太鞍部落 Kulas 說。

像這樣有顏色上、符號上、圖樣上的說法,有時是猜測跟自我詮釋。早期 Fata’an 馬太鞍部落受到宗教影響,部落祭儀文化中斷,所以在文化部落族人也很用心在追溯尋根,青年在部落學習時也會聽到許多不一樣的說法。

2022年中研院有500多件  Fata’an 馬太鞍部落文物,有48件文物及1件田野筆記回到部落展示,與部落族人交流,以文物開啟了跨時空的學術與在地對話是很好的文化傳承契機。

另一方面,中研院出版的《馬太安阿美族的物質文化》紀錄:

該裙子在古代已有,為多以麻片製成;現代的裙料全用普通綿布,由喜向漢人買各色花邊,縫貼裙緣以為飾。男子著盛裝時,方穿這種鮮明色彩的裙子,繫於綁腿褲外面,舞蹈時布條流蘇隨處飄動,可增加舞蹈的意味」(p.117)

也是部落青年研究部落文化的參考書籍。







LosidTipus Hafay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