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筆記 / 一種源於生活,又融入生活的技藝 - kopid
文 · 攝影 / Badagaw
學習製作 kopid 的第一天課程我沒有參與到,加入第二天的課程,阿公將底部已編好一半的 kopid 交至我手中,他將 kopid 的技法簡述一遍給我聽之後,我便按照步驟繼續製作。在編 kopid 的過程中,因為沒有添加其他的技法,大家坐在位置上努力地完成。近午餐時刻,阿公在我們離開現場去覓食前,跟我們說「等下一起吃飯。」阿公的邀約,我們卻之不恭,把周遭環境整理之時,阿公與阿嬤各自將菜端上桌,讓我吃到一桌的「美式」菜餚。
外形酷似坦克車的貝類叫 alem,是阿公跟阿嬤在 Sawalian(地名) 下面的海邊 micekiw (採集)取得的,alem 是一個在港口部落周邊海域非常常見的貝類,部落族人會在海水退潮時去海邊採集,去 micekiw 時的穿著,Nakaw 老師說「主要就是要包緊。」包緊全身避免曬傷,而工具要準備鐵絲、小刀,還有 kapitan,沒有 kapitan 就準備 sofok。還有另外一道料理 “lalope’la”,阿公說 lalope’la 的處理需要大量清洗,要把沙子、泥土去除,Nakaw 老師說「沒有跟著洗過,很難訴說處理過程。」我們如何感受清理的麻煩呢?哪天下大雨的時候來找阿公一起去採、一起處理。
時間就在旋繞著藤之間流走
距離第一次上課已經過了一個月了,這中間的時間依照個人進度製作,因為編法只有一個,要注意的就是藤皮與藤芯固定的緊密度,阿公詢問我們的進度,我們便拿出自己這幾週的所做的 kopid,沒有一個人有完成,阿公看著我們的 kopid,幫我們調整 kopid 的結構,讓它不會扭曲,這個部分是我覺得很難控制的,因為鬆緊不均會讓編織面不平。
阿公說「一個月的時間,我做了這個、這個餒」阿公邊說邊去拿他這一個月所完成的 kaway,又從家中拿出阿嬤完成的兩個 pa’icepan(放檳榔的籃子),這一個月下來,我們各自忙於藤編之外的工作,我們看見阿公跟阿嬤的成果發表,而我們的 kopid 都還沒有完成。
阿嬤利用這種方法編 pa’icepan 也算是創新的一種,阿嬤說「偶爾要做不一樣的東西。」阿嬤編出一個放置檳榔的高級藤籃,還有用打包帶剪細後再編的 pa’icepan,阿公說他們製作時所使用的藤芯較粗,而我們所做的 kopid 用藤芯較細。
這一天我們就坐在阿公家外面一起將 kopid 進度往前,阿公看著我們在做,手閒不下來,他說「看你們做,我也來做好了。」我們大家心想阿公已經完成了這麼多作品,又要再做一個 kopid,我們開玩笑說「阿公要跟我們比賽,趕快跟他講話,讓他進度不要那麼快。」過沒多久,在我們下課前,已經編好了底部了,依照我們彼此大家的速度,可能兩三個小才繞完三至四圈。而我們繼續把未完成的 kopid,今天看到阿公將昨天開始編的 kopid,已經完成底部要開始編身部了,我們問他說「阿公,一個 kopid 需要花多少時間呢?」他說「五天就做完了」,下次來港口上課,阿公又完成了一個 kopid 了。
隔天的早晨,萬里無雲,想起這天是夏至,我們到 Tida’an 吃早餐,看到煎台上的用 sofok 做燈罩,而在田裡農作的族人,背上的 karahay 是輪傘草編織的,隨處都可見著源於生活又融入生活的工藝。
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我們一樣按照進度製作 kopid,阿公昨天編完 kopid 的底部,現在已經開始編身部了,我們問他說「依照你的進度,一個 kopid 需要花多少時間呢?」,他說「五天就做完了」,與阿公下次見面,他又完成了一個 kopid 了,而我們的,何時才能畢業啊?
附註
kopid:藤編的籃子、飯盒、魚簍等。
alem:石鱉
micekiw:阿美族於海邊採集螺、貝類的一種方式
Sawalian:社區活動中心前面的海岸區域,此處是港口阿美人的重要採集漁獵地。
kapitan:魚簍
sofok:捕魚用具,麻線所編織的袋子,目前以釣魚線製作。
lalope’la:葛仙米藻,俗稱雨來菇。
kaway:背簍
pa’icepan:放檳榔使用的器具
Tida’an:地名石梯坪,而文章指的是一家位於石梯坪的早餐店。
karahay:婦女背上用來遮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