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筆記/ 海邊的'aol-竹編

文 · 攝影 / Badagaw

土牛界線影響台灣族群的工藝表現

人物排序從左至右,Atomo、阿枒老師。Atomo帶領我們祭告這裡的祖先,她手裡的酒瓶裝著的是她所釀的米酒。

人物排序從左至右,Atomo(人名)、阿枒老師。Atomo 帶領我們祭告這裡的祖先,她手裡的酒瓶裝著的是她所釀的米酒。

這一次的部落工藝課程是學習竹編,指導老師是阿笠竹工的阿枒,同時也是阿笠竹工的創辦人。為期四天的課程,這四天的課程有認識材料、處理材料、製作作品,第一天阿枒老師帶大家從認識竹子開始,我們在豐濱鄉的大聖宮旁的停車場集合,因為我們所砍伐的竹子就在這個地方,而這裡亦是清兵與當地阿美族人發生衝突的地方,此事件為著名的大港口事件,在取材之前由 Atomo 帶領我們祭告這裡的祖先,祭告完之後便開始我們這幾天的課程。

這次的竹編課程所使用的竹子需要由自己處理,我們所取竹的地方靠近介於港口與大港口部落之間,老師從分辨竹子的根開始講解,而我們所砍伐的竹子為叢生竹,再從枝枒、竹節分辨出為長枝竹,是台灣特有種。講解竹子的基本認識後,要了解如何選取可用來編織的竹子,因為竹子的生長速度之快,並不能從竹子的高度判別,外觀要選用表面沒有白粉且節間長且直立沒有受傷過的,判別竹子的年齡可從竹子有無竹籜得知,因為它沒有年輪。老師說通常叢生竹的外圈,竹子都較嫩,又因地主有在整理的關係,所以我們取用的竹子大多不是三年以上的竹子,因為成熟的竹子要三年以上,另外老師說要做竹編的竹子要在秋冬季節砍伐,因為竹子到了春天之時,要發筍所以會累積糖份,容易蛀蟲,過去我都會以為只要長很高的竹子都可以用,在老師的講解後我才明白選竹子要看竹子的外觀。

阿枒講解竹子的特性以及如何選擇我們所需的竹子。

阿枒講解竹子的特性以及如何選擇我們所需的竹子。

阿枒老師在講解編織時要如何知道需要的條數,而她手中的鐮刀籃,是早期農人放置鐮刀的籃子。

阿枒老師在講解編織時要如何知道需要的條數,而她手中的鐮刀籃,是早期農人放置鐮刀的籃子。

砍完竹子後,接下來要處理竹子,變成可以編織的材料,在這之前阿枒老師問我們「為什麼籐編在閩漢族群中很少見?」大家紛紛回應說植物的生長環境關係,會影響使用者的取材,但是除了環境影響之外,阿枒老師點出我未曾想過的觀點就是土牛界線,她說啊在田調的期間,長輩們告訴他過去閩漢與原住民之間在過去的時代因為台灣黃籐生長在中低海拔的山區,故取材時要進山區會與原住民產生衝突,在劃設蕃界過後更是不易取得了。而竹子生長的範圍不受海拔的影響,這就是為何我們雖可見到原住民使用竹編工藝,但在閩漢族群中少見籐編的工藝原因了,隨後阿枒老師提醒我們在學習或是製作工藝品時, 可以多問長輩這些工藝品的樣子有受什麼影響,而就地取材背後的用意不僅讓我們認識竹子更可以讓我們思考當地使用竹材的用途為何。

(上圖)從左至右說明劈分>剖剝>定寬>測量,最後一部則是測量自己的竹篾是否有到該需要的厚薄度。

(上圖)從左至右說明劈分>剖剝>定寬>測量,最後一部則是測量自己的竹篾是否有到該需要的厚薄度。

連綿幾天的陰天,還好在這幾天上課都有出太陽,讓我們從竹林砍下的竹子不會有潮濕的問題,從砍竹到處理可以編織的材料,要經過劈竹、剖竹再變成竹篾,我們利用了三天的時間在處理材料,在處理的過程中,因為先前有過學習處理籐材的經驗,但是在處理竹子也不敢大意,因為籐的纖維較竹子粗糙,而這兩種植物纖維的處理,我學到的還都只是表層而已,接下要靠自己多花些時間練習,提升自己的手感。

(左)筆者製作(右)阿枒老師製作

(左)筆者製作(右)阿枒老師製作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竹篾製作的雜糧籃,左邊綠色的是我所製作的,右邊竹篾已呈黃色為阿枒老師製作的,相較於籐材,竹篾易破可能是我還不會拿捏竹篾的厚薄度,竹子在固定形狀較籐容易,且編織的關係可以讓結構穩固,打破了我對於竹子的材質不堅固的印象。

台灣族群的多元性產生了不同的美好生活

上課期間,有位同學問阿枒老師是不是閩南人,她回說「我是一位講台語的台灣人。」,上課的時候不乏會聽見老師都是用台語溝通,除了會聽見老師與同學之間使用台語、中文混者講之外,還有一起上過 kapitan(魚簍)的同學 Atomo 跟 Alifowang(人名),時常聽見他們姐妹使用阿美族語溝通,頓時覺得講中文變成了彼此的官方語言,而曾幾何時的台灣,各族群的母語是不能夠隨意說出口的。待在港口部落生活的這幾天,暫住在 Atomo 她們家,觀察著她們在溝通時所使用的語言,我問 Alifowang「族語跟中文你們最常使用什麼?」她說族語,我很開心她們擁有這樣的環境讓她們從小就能夠在說阿美族語的環境下長大,因為環境對於學習語言是很重要的。

(上圖)此圖為一起上課的同學所拍攝的,一起學習的竹編工藝的同學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喜愛大自然,大家雖然都是第一次見面但是互助的感覺就好像曾經在哪見過一樣。

(上圖)此圖為一起上課的同學所拍攝的,一起學習的竹編工藝的同學都有個共通點就是喜愛大自然,大家雖然都是第一次見面但是互助的感覺就好像曾經在哪見過一樣。

參與了為期四天的竹編工藝課程,讓我想起在屏東市讀國小時的同學,她們家就是在賣竹子的,她們家就在我所就讀的國小旁,每次放學經過就會看見那被堆成像山一樣高的竹子,附近也有許多竹製品,也有居民用竹製的雞籠、菜籃等,卻在這幾年,那一排的房子都被拆除了,從極盛一時到銷聲匿跡,就好像用手在圖畫上抹去畫面的感受,而如果傳統工藝的消逝則為了這些工藝而製作的五金行業也會跟著消失,而近幾年大家也漸漸地開始重視台灣的傳統工藝,你我都是傳承傳統工藝的夥伴,讓美好的工藝延續下去。

附註:

  •  ‘aol:竹子

  • kapitan:魚簍

Learning DiaryGuest U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