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藝筆記 / 自學的本質

在部落散步、串門子常常會看到部落裡的幾位阿公獨自坐在家裡院子的塑膠椅上工作,捕魚網、削藤皮、做龍蝦網等等,往來的誰經過家門口,連頭都沒有抬一下,很專注地在眼前的工作裡。以前還不以為意,也不知道阿公在忙些甚麼,也因為這樣習以為常的部落生活樣態,在近年我們學習工藝後,牽動我們與長輩們聊起部落傳統生活的話題,也試著觀察阿嬤家倉庫中各種物件以及了解用途。

阿公家的牆。

阿公家的牆。

部落正使用的Kapitan。

部落正使用的Kapitan。

幾年前在部落微涼的夜晚與Anu哥聊起「文化傳承」的題目,他提醒說跟部落長輩學習,不是用「嘴巴問」而是要用「身體的動作和行為」去讓長輩願意分享自己一生的智慧。如今,因為不同世代生活型態轉變得太快,我們常常遺憾感嘆傳統智慧的流失,得起身行動去與學習。這一個動心起念斷斷續續的延續了幾年、做了幾個短短的工藝體驗,但還像是一隻雛鳥。

家裡收藏了幾個阿公的作品,其中幾個作品在部落中還是常常看到出現在日常生活中,而從過去農耕漁獵的時代沒有被時代潮流淘汰的物件,肯定有存在的價值,於是,從Kapitan開始,我們步入阿公、阿嬤家的院子,進入了Roit阿公的藤編世界。

在2018年的原創生活節,我們在展場中看見力之姊邀請阿公一起完成的一系列做釀造前的藤編器具,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Atapes(上)、Tapila(下)。

Atapes(上)、Tapila(下)。

阿公很帥氣,也很認真。

阿公很帥氣,也很認真。

幾個禮拜前的晚上我們拜訪阿公,阿公也將照片裡的作品實體從倉庫拿了出來,他是atapes,而另一個是tapila’,對於農耕生活沒有經驗的我們,阿公從造型跟藤編說明:atapes有把手是要透過手腕與手指的撥動把手,讓稻米上的灰塵及稻殼揚起去除稻米以外的殼屑;而tapila是藤皮在內側的是裝盛食物的用途,因為外型相當類似也會分不出atapes與tapila,而差異就在細節上。

2018年卡塔文化工作室出版的《山中祖靈線》是初學者藤編工藝的重要工具書,當時訪談秀慧姊時他說 :「有許多我們自己部落的族人也都還不清楚或無法辨識部落中那些物件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對我們是很大的提醒,就像如果我們都不認識atapes與tapila在使用上的差別,就會在這個未有農耕經驗的我們的時代裡遺忘了atapes收緣把手最重要功能「揚起、去除稻殼與灰塵」。

 
Atomo 16歲、Arigfowang 14歲、Poror 10歲,全族語的與阿公對話每一個細節。

Atomo 16歲、Arigfowang 14歲、Poror 10歲,全族語的與阿公對話每一個細節。

Atomo 用腳夾住麻線編背帶,Poror 做錯了阿公在校正他的編法。

Atomo 用腳夾住麻線編背帶,Poror 做錯了阿公在校正他的編法。

港口部落的「TAMORAK阿美族語共學園」的林淑照Nakaw老師,經常與我們分享她與部落家長們一起帶孩子們族語共學的經驗。共學園建立了幼齡的孩子從族語學習環境裡,培養文化自信跟文化知識,是我們很欽佩的一個學習對象。而Nakaw老師正在自學的三個孩子也想跟我們一起跟Roit阿公上藤編課,我們非常開心。

在上課的過程中Atomo 16歲、Arigfowang 14歲與Poror 10歲,全程都用阿美族語跟阿公說話,這對我們一群對族語陌生的年輕人來說非常的振奮,體驗到族語是多麼必要且重要;不同年齡層的加入,也讓我們發現10歲的小朋友就可以將Kapitan做得很好。這堂藤編課程也成為Atomo、Arigfowang與Poror的各自的自學課程內容之一,在一起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更了解到Atomo自學的經驗,例如她已獨立用阿美族語訪談港口部落頭目張書燒阿公的生命史紀錄。

Atomo、Arigfowang與Poror給我們最大的啟發是,藤編對我們已經出社會的青年來說,也是自學的一種經驗。藤編學習最大的動機是對文化的自覺與自省,過去對於工藝紀錄不純熟也不夠仔細及深入,在與長輩仔細訪談後,我們從部落原有生活工藝的邏輯出發,再透過實作紀錄使用的工具、黃藤部位名稱、物件使用方式等等,慢慢建立以藤編為核心連結到更多的生活文化面,更摸索出實踐文化學習的自學方法。同時,這個方法希望能維持在阿美族集體行動的特質上(團體學習),讓阿公藤編工藝能深植在不同的年齡層的族人,而這樣的方式也許能適用於每一位願意學習工藝或文化的青年。

阿公做一個步驟我們就得回到座位上自己完成自己的,阿公會巡視大家做的進度,也會嚴厲提醒大家要仔細每一個步驟。

阿公做一個步驟我們就得回到座位上自己完成自己的,阿公會巡視大家做的進度,也會嚴厲提醒大家要仔細每一個步驟。

圍繞在阿公周圍的是自發學習藤編的大家,屏氣凝神地看atapes挑放的步驟。

圍繞在阿公周圍的是自發學習藤編的大家,屏氣凝神地看atapes挑放的步驟。

完成的小atapes。

完成的小atapes。

我們不認為「文化傳承」會是肩膀上沉重使命或號召,而是學習行動的一環,在我們這個瀕臨失語(失去阿美族語言)的世代,藤編課程的自發學習經驗也正逐步地構築在每個部落工藝青年參與者的身上,因為如果意念與行動一致,也會在80歲的資深工藝師Roit阿公的教學互動與回應中看見。

Roit阿公觀察我們的一舉一動就像是他的作品一樣的那麼細膩,他最常提醒我們的是「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慢慢做、不要想要一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