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樣的結構(二)

文/ Tipus

圖/ Badagaw

花蓮區 Losid 盛裝族服的女性樣式各部落間差異不大,而在花蓮北、中、南、東區的男性樣式就有較為明顯的差異。

「以前女生是不能參加 Ilisin 的,那是男生的工作,女生只能遠遠的看,如果靠近了會被趕!」 Ina Tefi 說到。

所以各部落間男性的 Losid 盛裝族服更具有在地部落的脈絡故事值得細細探究。從花蓮南勢群的 Losid 盛裝族服分佈區位,從花蓮市、吉安、壽豐、光復、豐濱、瑞穗、玉里等,有一些固定的單品具代表意義的,形制大多都類似,而僅有在各部落的男子年齡階級上的搭配,會有所不同。

而從 Losid 盛裝族服上的圖樣來看,又與臺東區阿美族有明顯的差異。花蓮區 Losid 盛裝族服的顏色變化以「黑、白、紅」為主,項鍊配色「黃、綠、白、藍、瑪瑙等」不同時期潮流的的材質及顏色。

O’ol 身上穿的是母親仿製家中百年以上族服樣式,照片提供:壽農部落 O’ol Kacaw

O’ol 家中的老照片,可看見早期池南部落女性的片裙是有花紋的片裙,且沒有穿胸巾。照片提供:O’ol

Mahengheng 家中仿製古件的女性上衣也是黑色長袖,領口、袖口、下擺有線條圖紋。物件提供:Mahengheng

以女性 Losid 盛裝族服的單品為例,上衣、胸巾、外片裙從「阿美文化村」樂舞觀光產業的影響,雖改為紅色,但仍保留部分黑色基底,且在上衣領口、袖口、上衣下擺及片裙下擺,都有線條、彎邊、小菱形或三角形作為裝飾。早期線條都是以手縫繡線或將布條剪成連續三角手縫繡上,而手縫雙線的小菱形或三角形意義則是祖靈守護、保護的意思。

女用上衣上的雙線菱形圖紋及以布條縫上的白色、藍色線條裝飾。物件提供:Mahengheng

O’ol 家中收藏的百年女用上衣,布條所縫製上的線條更細;白色布條剪成條狀連續三角形再手縫繡上黑布;雙線菱形及三角形為守護的意思。Ina 何秀蘭 Dungi  說他們喜好使用天空藍色(毛線)作為主要裝飾色。物件提供:阿蜜斯工藝坊

女用片裙穿著時為三件,最內層長度最長,並線條裝飾集中在下擺顯現片裙層次,外圈多為紅色。物件提供:Tipus Hafay

而男性 Losid 盛裝族服上的外片裙、片褲、遮擋布上的繡線也多為直線圖紋,有以「千鳥繡」、「鎖鏈繡」等,以不同顏色的繡線,在單一單品上以同一種繡法以排列的方式呈現,這樣的方式也會出現在片褲上或背心上。

男用遮擋布,黑色布上的彩色繡線是鎖鏈繡。物件提供:Mahengheng

男用外片裙的黑色布上,是以千鳥繡繡上彩色線條。物件提供:Mahengheng

早期沒有拷克時,就是以布條在單品的邊緣收邊,或更早期的手包邊繡也會在老件單品上出現。

目前還能看到少數古件,是以苧麻平織、夾織等方式織成的男用背心,顏色是苧麻原色,是由兩片30公分的織布手縫拼接,夾織圖紋為紅色菱形紋、山形紋,背面的夾織圖紋比正面大片,男用背心上的菱形圖紋有「嚇阻」及「守衛」的意思。
另外,Ina 何秀蘭 Dungi Banil 向我們分享家中古件「Hahidaw 男用外披巾」,是60歲以上的長者才可以穿,這件外披巾是以夾織的方式加入磚紅色毛線以排列並不規則間距呈現,Ina Dungi 說:「其實不知道為什麼沒有規則的夾入毛線,感覺像是模仿動物的皮毛」。

外披巾以夾織的方式夾入磚紅色毛線,物件提供:阿蜜斯工藝坊

外披巾的背面可以看到夾入毛線的痕跡,是沒有規律的間距,物件提供:阿蜜斯工藝坊

花蓮區 Losid 盛裝族服的配件「方形配袋」上有長條的裝飾繡「千鳥繡」、「鎖鏈繡」等,背帶上也會有象徵地位的日本錢幣(現多以壓克力亮片)或貝珠以一字繡米字縫上、或手繡塑膠亮片或珠珠、或縫上紅色、橘色、藍色、黃色、綠色等毛線,佩袋袋身及背帶邊緣手縫包邊繡或現代以布條包邊車上。繡線的功能多以功能性為主,與臺東區的十字繡圖案款式有非常明顯不同。

綁腿布上邊緣以千鳥繡繡上藍色毛線條及手繡上一顆顆古銅色小鈴鐺。物件提供:Mahengheng

LosidTipus Hafay縫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