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s — kamaro'an invitation
aw21 fusion — 藏書票
找了 bauhaus 的精裝書,作為新品購物禮,邀請卡是藏書票一枚
.
人們或早或晚,或在剎那間聚集在這個小島。
從前在田埂間跳上公車,晃晃蕩蕩一陣就可以在戲院看到法國電影;小時候,爸爸輕輕哼著美國老歌《500 Miles》哄我們入睡;現代設計的起點德國包浩斯,也在頗初期的時候,自軸心國夥伴日本的手裡傳入台灣,在顏水龍推動的工藝美術學校裡長出雛型。
一個愜意的小島,交錯了許多時空。有些隨遇而安,頗愉快自得,沒有太多的顧慮抑或是積極的使命,就這樣海大天大的過日子,又竟也長出新的自由的,靈動而寬容的時空。
三款新品 kapitan basket、tafolod shoulder bag 與 woven double tote,融合一些包浩斯,一個柳宗理,一點美國現代主義,淺淺的幽夢影,還有手裡的古老編織。這個秋冬,一起說說 kamaro’an 的小島 fusion。
ss22 archetypes — 炭筆物件
用炭筆畫的古老物件,有陶器、瓢壺,也有籐編器,手畫的炭筆卡片,跟手編的物件一樣,每個都不一樣
.
這幾年,我們在東部土地上緩慢而徹底走訪,記錄了數十件文物,並觀察其中的原型。
在家具的流派中,”archetype 原形” 是指流傳了千百年,在眾人的使用中共同凝結出來的器物形狀。
我們發現,葫蘆作為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水瓶與種子儲存器——橢圓形的底部、雙層肚皮和編織提把——葫蘆圓滾滾的形狀也影響了陶器和籐編器外型。
這些胖乎乎的 atomo 陶壺、圓滾滾的無唇 koreng 水甕,還有四個手把的 fakar 提籃、繭形的 rakar 蝦籠,是部落裡的物件原型,也是共同的生活記憶。
千錘百鍊的器型,有其深植於文化的美學,也承載著土地上百年來的生活面貌。
aw22 方形剪裁 — 文獻卡
把手邊的文獻與紀錄,一層一層整理起來,日光斜斜地,透過複寫紙,伊麥一頁一頁把畫著常服單品和訪談註記
.
古老的阿美族服飾是由家人製作的,以方形剪裁的方式,最大使用每一部分的布料(布料是織布或交易而來的,十分珍貴)。
方形剪裁的形制,簡單而中性,適合不同身材的每個人。
這一季,我們以大方塊的亞麻編織,在包袋與織品裡,長出安靜的幾何結構。最滿足的,是用了幾乎每一塊材料,把邊角料降到最低。
希望這些簡約的幾何物件,可以像古老的服飾,適合每個人、每個時空。
ss23 archetypes: gourds — 葫蘆 portraits
跟 nacu 一起,用濃墨畫出來的胖乎乎的葫蘆剪影們,像是物件在歷史的流動,自然而然長出更多可愛的形狀
.
胖乎乎的葫蘆線條,以及為了攜帶葫蘆而發展起來的編織工藝,這一季的 archetype 從這裡出發。
一個小小的葫蘆系列,把古老的回憶連結起來。
喜歡有共同記憶的形狀,熟悉的形狀讓人感到平靜。
aw23 pebbles — 鵝卵石
累積幾年的皮革角料,軋成一個個鵝卵石,找了有石頭紋理的紙襯起來,每個排列起來都不一樣,每張都有自己的版次,會隨著日光和使用變老的鵝卵石們,有時間的樣子
.
像是海浪一波一波沖刷而成的線條,安穩清晰。
這一季我們回到健壯大方的帆布與植鞣革,熟練準確的編織起來,尋找古老的勞動工藝之美。
「器物之美是人的汗水換來的救贖」,柳宗悅寫下,「器物自由奔放的性質,是心靈清晰無雜念的展現,在它們的身上同時又能看見自然的勃勃生氣。」
手裡編織出來的器物,要存在世界上很久很久。
四月的時候,收到貴重的的禮物,是來自紙魚雜食 @tetsuomi_cafe 的,陳奇祿老師的工作紙卡,紙卡上寫著「台北帝國大學土俗人種學研究室」,裡頭有田調的手繪稿,銀鹽相片,也有拓印的木雕紙片,上頭有生動的小鹿。
紙魚說,在一個人生的轉折點,他每天在大稻埕閒晃,晃著晃著開始對民俗看出意思來,於是展開了收藏的冒險旅途。
他說,《民俗臺灣》像是填補了台灣一部份的歷史。
而西川滿在限定版次的刊物中大展身手,寺廟的門神版畫現成物,也成為裝幀的一部份。
每個時代,每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視小島風土的瞬間,就這樣在紙本裡流傳下來,然後後來的人們小心翼翼的觸碰著那個時刻留下來的隻字片語,滿心喜悅。
—
ss24 的邀請卡,是 kacaw 和 imay 的染製的福木色票工作紙卡,在福木染的實驗過程裡,我們會先染出四個理想的顏色,作為色票與比對基準,接著重複染製確認流程與配方可以重現。
翻著色票,好像也碰觸到花蓮這個時刻的風土,以及這個時代凝視文化的隻字片語了。
限定版次 480 份,想像此刻的小島色澤,可以一直流傳。
幾個月前,在大英博物館的館藏看到熟悉的,一模一樣的,上下蓋螺旋藤編小葫蘆,點開來,是台灣原住民的物件,老物件當年流動到國外的博物館,就這樣與世隔絕,凝結起來,世界的另一邊,族群還在繼續,但是在某個地點和時間點,又會突然連動起來。
圓滾滾的陶壺與藤籃,網袋的環編抽繩,kopid 的上下蓋形制,在航海路線上,或是幾千年的遷徙中,在時空之間流轉然後長存。今年的草編新作,有更扎實細節的編織,也有特別版本的草木染背帶與內袋,可以獨立使用,作為抽繩斜背包。
再多一些手工,再多一些就地取材,花蓮山上和路邊採的,新的福木染出來的,亮澄澄的黃色,是第十年踏實又開心的顏色,也是給自己跟土地有更深連結的期許。